首页 > 村社简介
购物车
0

村社简介

万全区地处坝上坝下咽喉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公元1393年),为抵御蒙元残部入侵,加强军事防御,准备建一座军事卫所,因此地“北枕长垣、面临洋水、左挹居庸之险、右拥云中之固”,在此建城实乃“万全之策”,万全由此而得名。区域总面积1161.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50.2万亩,辖4镇7乡172个行政,总人口22.8万人,其中城区常住人口6.2万人。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4°20′~114°50′,北纬40°41′~41°15′。属东南亚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8.2℃,年降水量365毫米,年均积温3661.2℃。
  毗邻京津的独特区位。万全区东临首都北京,西傍煤都大同,南接华北腹地,北靠内蒙草原,是京、晋、冀、蒙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,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区的桥梁。区政府所在地孔家庄镇距首都北京180公里,距天津新港395公里,距山西大同166公里,近距张家口市区仅10公里。
 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。万全卫城、玉皇阁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明长城、“八O二”观礼台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“万全秧歌戏”、“万全打棍”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  物华天宝的资源矿藏。全区已探明矿产资源40多种100多处。玄武岩地质储量4亿吨,硬度和韧性居全国首位,世界第二位。万全神水,属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,含17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,被列为天安门活动专用水。区内风能资源丰富,是发展风力发电的理想区域,北部风力廊道被国家权威机构测定为“发展风力发电最佳区”。
  繁荣发达的主导产业。先进装备制造业,全区发展起机械装备制造企业380多家,初步形成了煤矿机械、探矿机械、工程机械、粮食机械、石油机械、风电设备、冷热容器、液压油缸八大系列,制造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,并荣获“中国液压油缸之乡”称号。现代服务

 万全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昼夜温差大,年均气温6.9℃,年均降水量464毫米,年均积温2788℃,日照时间约2828小时,无霜期116-135天。
  按全国气候区划标准,万全属于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,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特征分明。春季受较强冷空气影响,天气多变,风多风大,干旱少雨,气候干燥。夏季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的影响,气候温暖湿润,降水集中,形成雨热同季;受特有地理条件影响,易产生雷雨、冰雹、暴雨等强对流天气。秋季随着暖湿东南气流逐渐减退,蒙古高压又重新建立和逐渐加强,天气晴朗,降水明显减少,早晚凉,中午热,昼夜温差大。冬季因受势力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,严寒天气漫长,表现为寒冷、干燥、晴朗、少雪,当有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时,会出现寒潮天气,常伴有强烈降温和大风。
  1989年以后,受温室效应的影响,年平均气温逐年增高,有效积温增大,无霜期112~140天。由于多年的植树造林形成了较大的防风林带,近17年的风速明显减小。
  气温 1989~2005年,年平均气温(本站)在7.6~9.3℃之间,17年平均为8.4℃。全县受地理分布地形影响使气温有些差异,但总的气温变化是同步的。一月份是全年最冷月,平均气温在-12.6~-7.5℃之间,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近些年的暖冬。七月份是全年最热月,平均气温在22.1~25.8℃之间。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3.4~38.8℃之间,年极端最低气温在-27.0~-19.5℃之间。
  1989~2005年万全县年平均气温表
  据1989~2005年气象资料,境内年平均气温为8.4℃。各月日均气温温差较大,7月份最高气温38.8℃(1999年7月29日),1月份气温低,极端最低气温-27℃(1990年1月31日),气温受地形影响,自北向南增高明显,县境纵向35公里,年均温差达5.5℃。
  1989~2005年万全县农业界限温度积温表
  初终霜日及无霜期。初霜日:最早初霜日出现在1998年9月17日;最晚初霜日出现在1999年10月27日。终霜日:最早终霜日出现在1989年1月21日;最晚终霜日出现在1997年5月8日。无霜期:1989~2005年17年间,无霜期在146~239天之间,平均196天。
  地温 月地面平均温度在-11.0~30.6℃之间。年地面平均温度为11.3℃。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69.4℃。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为-33.8℃,5厘米地温平均在-8.8~28.2℃之间变化,10厘米地温平均在-8.0~27.4℃之间变化,15厘米地温平均在-7.4~27.2℃之间变化,20厘米地温平均在-6.8~26.5℃之间变化。
  1999~2005年万全县各月地面、地中温度表  
  冻土:万全县的土壤冻结期始于10月,止于次年4月。1989~1998年未做统计,1999~2005年冻土深度在75~138厘米之间变化。最大冻土深度138厘米。
  日照:本县年日照时数在2639.9~3009.5小时之间。1989~200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42.4小时。
  降水:受地形、气温影响,县境降水总趋势是:南北变幅大于东西变幅,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,自东向西递增。西北部山区、北部坝头的特殊地形,对暖空气有明显抬升作用,东南部地形平坦,形成峰面雨和地形雨的可能性较大。本县降水量在197.5~608.6毫米之间,1989~2005年平均降水量为371.3毫米。年降水总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6~8月。一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95年7月18日,日降水量达58.6毫米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出现在1996年,为92天。
  湿润度:境内降水量偏少,年、季间降水不稳定,日照时数长,风日多,年均空气绝对湿度仅为6.7毫巴。
  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的制约,造成地下水分布不均匀。地表水流失严重,大气降水偏少,水源补给条件差。但地表客水较丰富,补充了部分水源不足。据1956~1984年资料测算,全县水资源量为8770万立方米,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4839万立方米,人均亩均可利用水资源量高于河北省低于全国平均数。
  风向、风速
  平均风速 年平均风速在2.1~2.7米/秒之间。平均风速的季际变化比较明显,春季平均风速最大,夏季平均风速最小。1989~2005年平均风速为2.4米/秒。
  最大风速 年最大风速在11.7~20.0米/秒之间。1992年出现了20.0米/秒的最大风速。
  风向 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、北风、西北风所占频率较大。
  大风日数 年大风日数在5~36天之间。1989~2005年平均为25天。最多为1990年的36天,最少为2003年的5天。一年中出现大风较多的是4、5月份。